主動陪伴勾踐來到吳國的范蠡,為何在勾踐勝利後早早離開?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對自己最狠的宗師要離:為瞭刺殺,殺妻殺子自殘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與妻子舉案齊眉,一起度過幾年艱苦的囚徒日子後,暗中積蓄力量最終打敗瞭吳國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教育著我們在危難時刻,永遠不要忘記努力。但其實,這段故事裡的另一個人,也為勾踐的成功提供瞭巨大的幫助。那就是范蠡。
范蠡在勾踐落魄時,不離不棄,主動提出跟隨勾踐來到吳國,代替瞭原本勾踐想要帶來的文種。他對勾踐說,“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在吳國之時,范蠡也確實如自己所說,在越國這場翻身戰中,起到瞭重大的作用。
在最開始,勾踐在擊敗吳國,導致吳王闔閭身死後,聽聞吳國勵精圖治,苦練士兵,便不聽范蠡“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的勸諫,遭遇瞭會稽山大敗。在勾踐失去希望之時,又極力進言讓勾踐保全性命,待他日吳王放松警惕在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