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就因為一首詩,後世人對汪精衛的評價會完全不同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比汪精衛更會當漢奸,蔣介石多次派人殺他未果
汪精衛是個漢奸,這在歷史上幾乎是個定論。然而,青年時代的汪精衛也曾熱血沸騰,一次震驚全國的刺殺事件,更讓他贏得瞭巨大的政治資本。
1905年,22歲的汪精衛在日本第一次見到孫中山,並被其人格魅力所吸引,加入同盟會。汪精衛富於文采,接連寫文章批判康有為、梁啟超等保皇派,受到孫中山的賞識和重用。
1910年,汪精衛秘密回到北京,開設守真照相館,暗中策劃行刺攝政王載灃。可惜的是,汪精衛勇氣有餘,智謀不足,此次行刺以失敗告終。
入獄之初,汪精衛意識到自己可能難逃一死,在那一刻,他可能想到瞭歷史上無數的仁人志士,比如文天祥。想到自己有可能青史留名,汪精衛的內心激動瞭,寫瞭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