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兩大強敵關羽如何可以獨自鎮守荊州五年?
文章分類:蜀漢
關羽是一種現象,他表明一個人可以在死後獲得和他生前的作為不相稱的名聲,因為關羽後來被封為武聖人,在很長時間裡和孔子一樣主宰著中國。然而史上的關羽因為“失荊州”而成為瞭悲劇人物,按照中國人“成王敗寇”的評價標準,那他就是失敗瞭。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中國還有句話叫做“不以成敗論英雄”,我覺得對於關羽在荊州的表現,完全可以重新解釋一下,還原歷史一個大致的清白。
劉備進益州,留下瞭關羽張飛諸葛亮鎮守荊州,這時候的關羽,主要是負責荊州北部的防禦,因為曹操在連續的赤壁失利和江陵失守後,對荊州的爭奪還沒死心。此時關羽的對手應該是襄陽的樂進等人,爭奪的戰場則在襄陽和江陵間的中間地帶。
證據主要來自這兩個方面,一是212年劉備給劉璋的信中提到關羽和樂進在青泥隘口的對峙。對峙的結果誰也不清楚,因為史書上沒寫。214年,為瞭盡快解決益州之戰,劉備要求荊州部隊增援,於是諸葛亮張飛等人並入蜀,關羽開始瞭單獨控制荊州的5年。這時候關羽的對在北方主要是曹仁(曹仁被任命為瞭征南將軍,屯樊),東方增加瞭整個的東吳(至少包括瞭魯肅呂蒙甘寧)。朝好點的方面想,可以認為在諸葛亮治理荊州的幾年中荊州已經有瞭起色,但諸葛亮入蜀依然使得荊州力量被大幅度的削弱,這個削弱主要不是物資和軍力上,而是帶走瞭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包括諸葛亮張飛趙雲,細數後來蜀國的後繼,多半都是從荊州進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