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的孔子是誰 孔子謂顏回曰有何典故
文章分類:春秋
說起孔子,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2千多年前的人物,就是這麼遙遠的人物,如今廣受人們所認知。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人們對於孔子的認知都在改變,孔子還活著的時候,處境好點,被人們奉為上賓客,倘若處境差點,就如同喪傢之犬。孔子死瞭之後,反而待遇變好瞭,從董仲舒開始,逐漸的侍奉為神明。

在如今的中國,對孔子認知最為廣受爭論的,那就是於丹教授。她曾在《百傢講壇》上講借過《論語》,她雖然對孔子有著獨特的認知和理解,但是有很多對此並不感冒,站在她的對立面,唱反調,她的這種遭遇就有點像孔子生平。誰都知道孔子是在出遊列國之後,屢次碰壁,隻好回到故居魯國,開始廣收門徒,就此行為在當初的封建社會,這是獨特的,因此人們對孔子的行為也是議論紛紛。之前有著各個大儒的認知,現今又多瞭於丹的個人認知。
其實真實的孔子,跟漢代大儒想的不一樣,跟宋代的程朱想的更加不一樣瞭,這一系列的人物和作品,寫的都是尊孔,而秦始皇卻站在反對孔子的一方,認其為擾亂國傢制度的根本。但是這麼多人對他議論,孔子依舊站在那裡,深受後人仰視,可見孔子的真正價值是有的,隻是需要我們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