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張佩綸是如何與張之洞斷交的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左宗棠,一隻襪子看透人心
張佩綸致張之洞的斷交信,信末寫道:“在朝廷為逐臣,在交遊為逐客,願公相忘,不煩相念也。”
薑鳴
若按之洞所言,他自己也有官場苦衷。但在佩綸看來,之洞是青年時代最好的朋友。現在兩人,一個宦場得意,關心著自己下一步目標,不願被無端的謠諑攪和;一個歸隱江湖,隻在乎張之洞的態度,這樣就將雙方的關系逼到無法退讓之地步,這是張佩綸性格中的狷狂和耿直,也反映出張之洞的巧滑和閃避。
張之洞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傢,也是張佩綸的密友。在光緒朝前期,他們同在北京為官,也共同主持“清議”。劉禺生《世載堂雜憶》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90頁)中說:“清流黨者,呼李鴻藻為青牛流清同音)頭,張佩綸、張之洞為青牛角,用以觸人,陳寶琛為青牛尾,寶廷為青牛鞭,王懿榮為青牛肚,其餘牛皮、牛毛甚多。”
有個奇怪的問題。“張藏信札”中,獨少二張之間的往返書翰。張志潛編輯《澗於集·書牘》時,收錄八通佩綸致之洞的信件。張志潛說:“與張文襄丈書所存甚少,當壬午、癸未1882、1883年)先公在朝時,書札幾無虛日。然文襄於要函密牘不甚愛惜,隨手輒散去。此集間有一二,猶系展轉得之他處者。”我猜測這些都是張志潛的抄件,故這八通信件,沒有列入“張藏信札”之中。反過來想,張佩綸保存瞭如此之多的友朋函札,為什麼之洞的手澤一件也未留存呢?2012年,王貴枕先生將自己收集多年的張之洞致張佩綸信函影印出版,共計68通,均為光緒四年到光緒五年所寫,這些信札,顯然都是從張佩綸處散失出去的。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張藏信札”的典藏,或許能給研究者帶來某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