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商鞅變法的作用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嗜殺 廉頗自大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讓使皇權更集中,當時是諸侯分裂割據、且戰爭十分頻繁的戰國中期,為瞭使秦國富國強兵,建立統一的封建帝國,商鞅實行瞭變法,有力地打擊瞭舊的生產關系和舊的世卿世祿制。商鞅先後一共推行瞭兩次變法,分別是以“農戰”和“法治”為中心的變法活動,這是我國歷史上一場比較深刻的社會變革,使落後的秦國一舉成為瞭壓倒山東六國的一等強國,並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商鞅原來是衛國人,原名衛鞅或公孫鞅,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傢和法傢主要代表人物。他自幼喜好刑名之學,在公元前361年去到瞭秦國,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執掌秦國的軍政大權達一、二十年之久。秦孝公曾以於(今河南內鄉東)、商(今陜西商縣東南)十五邑封他,號為商君,故又稱商鞅。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人口思想
人口思想在商鞅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眾兵強,此帝王之大資也”(《商君書·弱民》。本辭條以下引文,凡引自本書的,隻註篇名)。他認為人口多是贏得戰爭勝利、統一天下的重要前提。人口太少,出兵攻打敵人,就沒有多餘的人力去種地瞭。相反,如果把人力用於耕種,敵人就會得到休息,不能兩全其美。所以,要想富國強兵,徹底制限敵人,首先就應大力增加人口。根據當時秦國的國內外形勢,他認為增加人口最好是用經濟辦法,采取“徠民”政策。這樣既可在短期內大量招徠其他諸侯國的移民,增加本國人口,又可使敵人兵源枯竭,迫使敵人完全臣服。反之,采用人口自然增殖,不僅費時久,收效慢,也削弱不瞭敵人。在人少地多、生產工具和軍事裝備都很落後的戰國時期,商鞅主張用徠民辦法增加人口,雖然有益於秦國的社會生產發展和富國強兵,但是一種損人利己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