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憑什麼以弱勝強 坑殺二十萬秦軍主力?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湖州舉行“蒙恬會”紀念筆祖蒙恬
秦漢之時,巨鹿是一座森林深處的城市。不隻是森林,也是古代中國北方最大的湖泊城市,比後來成為梁山泊的巨野澤還大---大陸澤,又名巨陸澤,就在巨鹿城南。
巨鹿之戰是秦朝末年前207年,秦軍與起義軍項羽部隊在巨鹿古縣名,在現在河北平鄉西南)展開的一場決戰,最後項羽獲勝。這是秦末戰爭中消滅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戰前
秦軍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將章邯在消滅項梁之後,又率秦軍30萬北上渡河,匯合前來增援的王離軍20萬長城軍)一起攻打趙國,並大敗趙軍,隨後命王離所部包圍趙國巨鹿,章邯自己屯兵於南,修築甬道為圍城的秦軍輸送糧草。
為此,楚懷王陣營分兵兩路,一支軍隊前往巨鹿解趙國之圍,以宋義為主帥,項羽為副帥;另一支軍隊進攻關中,以劉邦為主帥。楚懷王許諾說誰先攻下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楚軍宋義率領楚軍行至安陽古地名,在現在山東曹縣東南),便按兵不動,滯留四十六天。項羽急欲攻打秦軍,為陣亡的叔父項梁報仇雪恨,便催促宋義發兵,宋義不聽,反譏項羽有勇無謀,還傳下命令,凡是兇猛、違逆、貪功而不聽號令的人,皆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