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山水:莊子的生命精神場域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秦孝公是在秦國怎樣的情況下登基的?他有何作為
莊子作為老子哲學的繼承者與發展者,延續瞭老子於天地萬物中悟道的思維方式,並在自然山水中體悟到天地大美的境界。《莊子》一書中記載瞭莊子經常出沒於山水之間:“莊子釣於濮水”,“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秋水》)“莊子遊乎雕陵之樊”,“莊子行於山中”《莊子·山木》)……莊子由衷地贊美山水:“山林歟!皋然歟!使我欣欣然而樂歟!”《莊子·知北遊》)“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莊子·外物》)可見,莊子對自然山水有一種特別的觀照與體悟,這似乎揭示出自然山水或已成為莊子生命中一個獨特的精神場域。
山水是莊子生命觀的一個重要表征。莊子從“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莊子·秋水》)中意識到個體生命的渺小。面對個體生命的短暫這個殘酷的現實,莊子發出瞭對人生短暫“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的喟嘆。在莊子生活的戰國時代,不自由、不安全是當時社會的常態。所以,他一直在為短促的人生尋找出路,即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獲得永恒。莊子在自然山水間體會到瞭永恒及生生不息的力量。他發現常居山水之中能夠長生,可以實現“形神相守,長久之道”《莊子·在宥》)。莊子還對居於山水中的仙人作瞭生動地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風飲露。”《莊子·逍遙遊》)“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莊子·達生》)這些成為道教人士入山求仙的重要理論依據,從而引發瞭道教的求仙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