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魯迅易,做胡適難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孟小冬為什麼先嫁梅蘭芳,後又嫁杜月笙?
魯迅最明顯的標志是批判。社會需要批判,批判也最能抓住人心。在世界列國,執政者容易犯錯,面對批判往往無招架之力。反對者、旁觀者隻需要拿起批判的武器,便可形成強大的號召力與凝聚力。
胡適是一種相對復雜的存在,有標志又沒有標志。他也有激烈的批評,但又有嚴肅的思考,從不是什麼簡單的投槍與匕首,而是更註重深入一些的思考,想從根本處解決社會的難題。胡適常常在肯定時有否定,在否定時又有肯定。胡適在世時,擁有極富魅力的人格力量,可卻又左右不討好,一直被人詰難與謾罵,不像魯迅那般,擁有“青年領袖”的崇高地位。看胡適,隻有歷史性地回顧,才能真正發現他的偉大價值。
對於魯迅與胡適,國人由於三觀與個人認知能力的差異,直到至今仍難形成社會共識。相對而言,有人仍在習慣於將魯迅拔高起來理解,仍在習慣於用放大鏡從胡適的一些錯失中對其有些苛求。魯迅容易給人帶來的是感性的認同,理解胡適則要有一定的理性高度。人通常比較情緒化,故有些人更願意從魯迅身上找到感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