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之謚號
文章分類:西周
你也會想看的:列子的人物評價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謚號是由周公所造,國君死後,根據他一生的功過是非,後跟可以使用一兩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除瞭秦始皇覺得子議父、臣議君這種方法有犯上作亂,挑戰皇帝的權威的嫌疑,從而廢除瞭謚法之外,從周朝到清朝,都在采用這個制度,最常有的就是文帝、武帝瞭。文指經天緯地;武指克定禍亂、剛強直理。
謚號也不多,兩千年來也就五十幾個字,簡明扼要。帝王評價不能出瞭這個圈,根據一生所為,從這五十多個字中挑選合適的。比如說。商紂王的紂,就是周朝給他的謚號,曰:殘仁損傷。
謚號說白瞭就是對一個人的評價,隻不過這個人是皇上,評價的人是他的子民,自然也是分三種:表揚型、批評型、同情型。表揚型居多,如文、武、德、景。批評型常用紂、煬,最具代表的就是商紂王和隋煬帝。同情型應該是最慘的瞭,一般就是留給那些兩歲繼位、三歲被殺的皇帝。或三歲繼位,四歲被殺的皇帝,這些一般都叫殤,端折不成。或者晉懷帝這種:慈仁短折曰懷。剛一繼位,屁股還沒坐熱,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