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如何論說匠人的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孫臏在宋朝還有人供奉,他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在道傢的話語系統裡,匠人有著獨特的地位。
《莊子》涉及匠人十餘位,如庖丁、伯樂、為圃者、輪扁、佝僂者、梓慶、東野稷、操舟人、呂梁善遊者、工倕、捶鉤者等;就時代而言,上溯堯舜之世,下及戰國之時。

在莊子看來,道生養萬物,萬物歸輔道。道是人精神的根本來源,匠人精神亦然。天道自虛而萬物成,“大匠取法焉”。就根本處而言,匠人精神就是問道、法道、弘道的修為。

一是不離常道,實現“忘”的境界。

匠人實存於有道的世界中,在追尋道的路徑上行走。呂梁善遊者說善遊有道,其道在於生於陵而安於陵、長於水而安於水,也就是詩意地棲居,順乎自然。至於具體的法門,可獲悉於莊子對匠人之祖工倕的點評,簡言之就是心齋坐忘、無我而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