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棄魏投秦,忍小謀大,成為一代名相!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鑄劍技術太先進?面對荊軻秦王拔劍三次沒拔出
范雎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傢、外交傢,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充滿艱辛與坎坷。范雎原是魏國人,早年有意投奔魏王,但由於出身貧賤,不被魏王器重,於是便投靠到中大夫須賈門下。
有一年,范雎跟隨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早就聽說范雎是賢德之士,便賜給他一些貴重的財物,卻被范雎推辭瞭。須賈知道後,以為范雎向齊國泄露瞭魏國機密,非常生氣,回國以後,便將此事向魏國宰相魏齊告發。魏齊不問緣由,命人將范雎抓瞭起來,一通嚴刑拷打,打得范雎肋骨斷瞭兩條,牙齒也打掉瞭。無奈之下,范雎隻得裝死。於是宰相讓人用破席把范雎卷裹起來,丟棄在茅廁中。
等人們都走後,范雎從破席中伸出頭來,對看守茅廁的人說:“您如果能幫我逃出去,日後我必有重謝。”守廁人見范雎可憐,便去請求宰相,允許自己把茅廁的屍體運走,以免異味熏人。此時,魏齊正和須賈等人喝得酩酊大醉,便答應瞭。就這樣,范雎撿瞭一條命。
後來,范雎歷經千辛萬苦,來到瞭秦國的都城咸陽,並改名為張祿。當時,秦昭王當政,而幕後操縱政權的卻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後以及宣太後的弟弟穰侯、華陽君和她另外兩個兒子涇陽君、高陵君。這些人以權謀私,籠絡大權,秦昭王完全被蒙在鼓裡,如同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