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悲劇命運與齊國的繼承制有關系嗎?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孔子高徒顏回為何要偷食
西周的分封諸侯國大多推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這種制度在建國初期一般來說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因為大傢都在披靳斬棘,處於同樣的艱難困苦時代,對公族成員而言,吃苦一起吃是可以的,但是後來吃苦所取得的成績,就不可能均分,這就引發公族成員們的交相征伐,諸侯國之亂自內而生,晉國宋國鄭國等國都頻繁出現過公族內亂,這是權力的原罪,跟國傢體制沒有任何關系,即便是沒有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制的齊國也不能例外。
齊國自太公建國到春秋時代,根據史書中所記載的傳承來看,很多時候都出現非嫡長子繼承公位的事情出現,這跟太公當年推行尚賢之策有關,也跟齊國所在的東夷區域有關。東夷部族們雖說跟殷商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可是雙方之戰爭自殷商建國到亡國其間很少有斷過,也就是說在西周之前的東夷部族,依然有著獨立的文化體系,中原王朝的嫡長子繼承的體系可能並沒有在東夷地區得到推廣,況且殷商時代的嫡長子繼承制本來就還不夠成熟。
從齊國的前12代國君來看,在史書中明確為嫡長子的並不太多,特別是在齊哀公而後,整個齊國的繼承體制就可說是陷入混亂格局,即便是父死子繼的傳統也被打破,齊哀公的弟弟齊胡公、齊獻公相繼為君,這顯然已經不是周天子的嫡長子繼承制所能約束的。齊哀公被周天子烹殺也許已經在齊國人的心底植下仇恨的種子,對於天子的禮樂制度抱持著某種抵觸的情緒。齊莊公時代即大約就是在西周末春秋初,而周王室的衰微和孔子們所說的禮崩樂壞,也許就是開始於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