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如何把握三次歷史機遇,成為漢高祖的?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蘇文嫣:1月16日特朗普正式上任,白銀本周上漲概率極大?
歷史是講機遇的,沒有機遇就沒有歷史。但機遇的出現又充分體現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其偶然性藏在必然性之中。在社會大變動時期,歷史的機遇會成就一代帝王;相反,歷史上的失敗者往往並不是不會打仗,而是不能抓住機遇。歷史究竟是怎樣給予劉邦三次機遇,而劉邦又是如何利用這三次機遇,最終成為瞭漢高祖的呢?
第一次機遇,項羽在鉅鹿激戰,劉邦趁機快速進入關中。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在鉅鹿之戰前有一次彭城會議,這個會議決定:分兵兩路,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主力北上救趙。另外的非主力部隊率軍向西挺進,直攻關中,當然途中並不會順利。會上決定,“先入關者王之。”
救趙的大軍至安陽(山東曹縣東南)後,宋義畏敵如虎,逗留46日,裹足不前。項羽在盛怒之下殺死瞭宋義。懷王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渡過漳河以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鉅鹿,包圍瞭秦將王離的部隊,斷絕其糧草,與秦軍接連激戰。起義軍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九戰九捷,終於大敗秦軍。這一次戰役是反秦鬥爭中最激烈的戰役,也是決定性的戰役,擊垮瞭秦王朝的主力部隊,扭轉瞭整個戰爭的形勢,奠定瞭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但是對項羽本人來說,除瞭威振一時,卻沒有多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