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 感覺民初不如晚清, 徐世昌早已看出這是一局死棋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也許就因為一首詩,後世人對汪精衛的評價會完全不同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一百八十一):以血薦軒轅。
宣統三年,熱熱鬧鬧過完大壽的袁世凱,收到瞭一個令他更加興奮的消息,湖北新軍反瞭。緊接著一石激起千層浪,西南數省紛紛揭竿而起,清廷臥榻之側的陜西與山西兩省也趁火打劫,清廷之亡已經成為必然,擺在袁世凱面前的似乎有兩條路,一條路是替清廷撲滅起義,另一條路是幫革命軍打垮清廷。但是面對清廷,湖北新軍以及南方軍諸公等各大陣營的壓力,袁世凱憑借養敵自重之策拖垮清廷,登頂北洋之巔,正如與袁克文的談話中所言:“世界上沒有壞人與好人,隻有做瞭好事的人和做瞭壞事的人。”言外之意不若是有些明知是壞事,但是必須有人來做,袁世凱腳下宿命的鉸鏈轟然作響。在就任北洋臨時大總統的那一刻,他手持大旗,紅光滿面地走向罪惡。
其後,袁世凱治下的北洋王朝,雖說諸多先進的廟堂秩序被搭建或者開創,但是在感覺上似乎不如晚清。暮氣沉沉的晚清,在求變的大潮中時不時還會掀起陣陣新鮮的風潮,而在民初則盡顯一片雞飛狗跳的亂象,所謂的進步與自由,不若是新晉的顯貴再次瓜分好處,文人可以跟著過瞭嘴癮,普羅大眾仍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久而久之對於民初的感覺當然不會太好,甚至還不如晚清。以至於曾任清廷內閣中書的梁濟先生,在清廷傾覆六年後投湖自盡,留下那句令人不勝唏噓的遺言:“這個世界會好嗎?”這位雖說是清廷遺老,但是思想絕對屬於進步之列的老爺子,心灰意冷是源於對現實最細致的觀察。在他的記述中,各大團體在站臺接待議員的行為,與古時青樓拉客人很相仿,這些所謂的代表,在涉及投票時也是見錢眼開,收瞭好處後不辦事也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