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朱國楨、公安三袁、張岱,明朝滅亡根本的百年線索
文章分類:清朝
無論我們今人怎麼說,怎麼敘述,唐伯虎之後的知識分子精神萎靡到瞭什麼程度都是不鮮活的,現在我們就摘抄三位古人的典型觀點,認識一下唐伯虎之後新時代的優點被糟蹋到瞭何種地步。雖然,今人古文理解力大部分都不是太好,但為瞭展現一種切膚之痛,我覺得還是用古文呈現為妙。特別是張岱的這篇文章,是打開明亡於精神萎靡的關鍵。好在這篇文章太有名瞭,隨處都有白話文解釋,諸位讀者朋友網上輸下關鍵詞即可。
張岱著有史學名著《石匱書》,時人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
張岱1597年—1684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明代著名的散文傢、史學傢,被公認為晚明最有成就的文學傢、“晚明小品文集大成者”、“絕代的散文傢”。主要代表作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夜航船》《瑯嬛文集》等。
他的生活是什麼樣呢?其《自為墓志銘》中說: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