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大將廉頗為何闖下大禍,導致晚年無法回國客死他鄉?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白起身為千古第一戰神,韓信卻偏偏瞧不起他,為何?
提起廉頗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將相和以及負荊請罪,先入為主的把廉頗想象成一個暴躁魯莽,勇武非凡,真誠豪爽的八尺大漢,在文章將相和裡廉頗側面烘托瞭藺相如冷靜豁達的人物形象。在南宋愛國大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發問,借此表達自己想為國效勞,卻報國無門的窘境。
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他幾位分別是秦國大將白起、王翦以及趙國李牧。秦國向東擴充土地和勢力,完成統一大業,多次派兵攻打趙國,廉頗抵擋住瞭秦國的猛烈攻勢,成為阻擋秦國勢力東擴的屏障。
秦國為瞭改變這個局面,除掉趙國這個大患,公元前262年,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瞭戰爭。這時,藺相如病重,廉頗一人執掌軍事重任。當時上位不到4年的趙孝成王命令廉頗率20萬軍隊把秦軍圍困在長平。趙軍長途奔波,士兵疲乏,十分被動。廉頗決定等待時機築起森嚴壁壘,決不應戰。趙孝成王十分不贊同,認為廉頗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