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名臣孫承宗慘遭滅門:明朝丟最後根救命稻草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官場秘籍:張居正的為官謀略——為政者必具雅量
孫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河北高陽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軍事領袖之一。包括袁崇煥在內的大批將領都是經他一手提拔而成長起來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孫承宗長相奇特,“鐵面劍眉,須髯戟張”,明萬歷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僅16歲。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孫承宗到北京入國子監學習,次年中舉。後隨大同巡撫房守士隨行赴任,得以一窺邊疆形勢。大同是當時明朝的邊城重鎮,孫承宗 “杖劍遊塞下,從飛狐(河北淶源北飛狐關)、拒馬間直走白登(山西大同東)。又從紇幹(山西大同東紇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結納其豪傑,與戍將老卒,周行邊壘,訪問要害阨塞,相與解裘馬,貰酒高歌。用是以曉暢虜情,通知邊事本末”。為日後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孫承宗中進士第二名,入翰林十年。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充日講官,輔導太子朱常洛學習,即後來的明泰昌皇帝。泰昌帝繼位僅一月而亡。泰昌帝年僅16歲的兒子明天啟皇帝朱由校繼位,孫承宗繼而就做天啟帝的老師。憑借帝師之尊位,孫承宗進入瞭明朝後期政治權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