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荀子人性論的七種解讀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中國歷史十大名醫:除瞭扁鵲你還知道幾個
以往對荀子人性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其性惡論,當前多數學者傾向於荀子性惡論並非荀子人性論學說的全部內容,性惡觀是荀子學說的中心或基本理論這一傳統觀點亦受到挑戰。
荀子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傢的集大成者,郭沫若稱之為“先秦諸子中最後一位大師,他不僅集瞭儒傢的大成,而且集瞭百傢的大成”。人性論是中國歷史上一直探討和爭論的問題。在諸多人性論中,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最為出名,對後世影響也最大。學術界對荀子人性論的認識和研究有一個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以往對荀子人性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其性惡論,當前多數學者傾向於荀子性惡論並非荀子人性論學說的全部內容,性惡觀是荀子學說的中心或基本理論這一傳統觀點亦受到挑戰。綜合海內外對荀子人性論的研究狀況,迄今大致有以下觀點。
第一種是荀子人性本惡說。這是歷史上一種影響最大的成說。當今仍有不少學者認為,荀子“人之性惡”即是“人性本惡”。這種說法也是荀子在中國思想史上備受詬議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宋明儒者對荀子極力貶低,致使荀子學說湮沒不彰。路德斌認為,荀子所謂“性”並不具有“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其所謂“人之性惡”並非謂人的本性是惡的,圍繞荀子的“性惡”論有不少誤讀和誤解。荀子所謂“人之性惡”,既不是言“人的本性是惡”,也不是謂“情欲本身是惡”路德斌《荀子與儒傢哲學》,齊魯書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