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軍事改革卻產生瞭長遠的消極影響
文章分類:西漢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漢武帝發起北擊匈奴的大戰,雖一再取勝,但自身損失也很大,不得不改此前的征兵制為募兵制,出現中國兵役史上一次大變革。
漢軍遠征匈奴時遇到兩大困難,一是糧食、馬料的補給,二是荒原上缺水。漢軍被迫就地宰殺抓住的牲畜或食用自己的運輸馬,行軍幾百裡遇到小河飲水後又大批染病。據現在軍事歷史學傢和病理學傢分析,遠征的漢軍可能遇到瞭匈奴發起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生物戰。匈奴人雖沒有現代科學知識,卻憑著經驗大致知道牲畜染病的規律,撤退時將染上傳染病的牲畜置於水源中,果然使漢軍大批人馬生病,不得不班師回朝。據記載,15萬匹軍馬最後隻有3萬匹能回到長城之內,漢軍主帥之一的霍去病回朝不久後,也因病去世,年僅24歲。
漢朝經長期戰爭,武帝後期出現瞭天下“戶口減半”的狀態,這主要是兵役、勞役太重使許多人逃入深山或投奔大戶為奴而不向官府報戶籍。鑒於征兵困難,漢武帝後期開始推廣募兵制。起初,漢軍招募邊疆精於騎射的胡人,軍隊中還有瞭不少歸附的匈奴人,如匈奴王子金日蟬還當上漢朝重臣。後來漢軍在本族中也招募奴隸、流民,甚至還將緩刑減刑的罪犯補充到軍隊中。先秦時期良民當兵的傳統,就此被惡劣不逞之徒充軍取代,士兵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大為降低。
漢武帝的軍事改革擴大瞭兵源,卻產生瞭長遠消極影響。西漢之後,統治者多視伍卒如犬羊,士兵則視官長如仇讎,官兵對立和軍民對立成為千年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