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師萇弘詳細介紹 萇弘化碧的故事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孟母三遷:聽故事 學成語 NO.53
孔子師萇弘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傢,他一生勤於鉆研學問,學術造詣很高,然而他仍不滿於自己的學識,於是前往各地賢人拜師求學。萇弘就是孔子的老師之一。

萇弘是周朝的賢大夫,他見多識廣,博學多才,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在歷法和算數上也有研究。但是他最精通善長的是音律樂理,在音樂之上有很高的造詣,萇弘可謂是我國音樂學界的開山鼻祖。孔子對於禮樂這一方面很有興趣,也很有研究,並且在後來專門為音樂做瞭一本經書《樂經》。他在“入周學禮”的時候,曾經專門就“樂”這一方面向萇弘請教過,並與萇弘一起探討音樂方面的知識。所以後來唐朝著名的文學傢就在其《師說》中提到“孔子之師郯子、萇弘”。
禮樂的文化傳承自周朝,在周朝禮樂是判別一個人身份的重要標準,越是尊貴越是有地位的人所能用的樂就更加的大,所以禮和樂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而到瞭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不是說樂不受人重視,而是沒有瞭禮的束縛,樂的使用變得泛濫紊亂。孔子是極力想要恢復禮樂制度,他研習“樂”方面的知識,並且特意向萇弘求教,一方面是因為萇弘在音樂方面的造詣的確是很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萇弘為人剛正不阿,很不錯。所以孔子師萇弘學的不隻是樂,更是體現出孔子對萇弘的尊重認可。後來孔子在編撰經書《樂經》的時候,引用瞭很多萇弘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