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日報: 孫中山從懸壺濟世的醫生到職業革命傢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孫中山
1、孫中山行醫
孫中山1886年入廣州博濟醫局學醫,第二年轉學到新成立的香港西醫書院,經過五年的刻苦學習於1892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獲得內外科學位文憑。孫中山在香港畢業後,先後在澳門、廣州兩地行醫。他醫術精湛,有一年的收入竟高達萬元之多。孫中山對貧苦病人非常照顧,樂善好施,經常免費診治,很得患者的認可和尊敬。但是,他總覺得,醫術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權力是政治,中國人的苦難均源於“不良之政治”。因此,他決心棄醫從政,改“醫人”為“醫國”,放棄安穩優厚的生活,最終踏上瞭激蕩顛沛的革命之路。
2、孫中山上書李鴻章
1894年6月,孫中山關閉瞭自己的診所和藥房,北上天津,希望能夠為李鴻章重用而有機會為國傢效力。他上書李鴻章,對清政府怎樣才能擺脫困境、重建輝煌提出瞭自己的看法:即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孫中山認為,這四個方面是現代西方各國富強之大經,治國之根本,是大清國繼續發展應該遵行的道理,而不是隻知道堅船利炮。孫中山特別希望能面見李鴻章當面陳述,但李鴻章不知是小瞧這位年輕人而推脫還是的確公務繁忙,最終沒有接見,當然也不可能委以重任。孫中山對此非常失望,這也是促成他後來決心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制的重要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