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曹又叛曹的關羽到底是假忠義還是真小人
文章分類:蜀漢
“義氣薄雲天生不二心漢先主,忠肝貫金石後有千秋嶽鄂王。 ”這是掛在上海關帝廟內的一副對聯。關羽的忠義歷來為人稱道,《三國演義》更是將之無限放大,最能體現這一點的便是關雲長掛印封金、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尋主情節。
但一個問題是,如此忠義的關羽為何沒有像龐德一樣寧死不屈,反而卻投降瞭曹操呢?縱然時間不長,但這畢竟是一個無法抹去的人生污點。
《三國演義》為瞭將這段歷史洗白,先是讓張遼上場,指出關羽的三罪:
遼曰:“當初劉使君與兄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使君方敗,而兄即戰死,倘使君復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復得,豈不負當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劉使君以傢眷付托於兄,兄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賴,負卻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為義?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關羽被張遼的一番說辭打動,但仍要約三事,不然誓死不降:
公曰:“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隻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裡萬裡,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