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富弼的故事 北宋富弼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燕青和李師師的關系 李師師怎麼死的
養生之道網導讀: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彥國,洛陽人,北宋名相。慶歷二年(1042年)出使遼國,以增加歲幣為條件,拒絕割地要求;次年任樞……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彥國,洛陽人,北宋名相。
慶歷二年(1042年)出使遼國,以增加歲幣為條件,拒絕割地要求;次年任樞密副使,與范仲淹等共同推行慶歷新政,條上所擬河北守禦十二策。慶歷五年(1045年)被排擠,出知鄆州、青州(今山東益都)。時河北大水,難民四處流亡。富弼動員救災,以地為食,募數萬饑民為兵。
至和二年(1055年)與文彥博同為宰相,後因母喪罷相。宋英宗即位,召為樞密使,又因足疾解職,進封“鄭國公”。熙寧元年(1068年)入朝,宋神宗趙頊問他如何處理邊事,富弼說:“陛下臨禦未久,當佈德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
富弼多次出使遼國,對西夏情形也十分關註,他認識到遼國“委實強盛”,西夏“日漸壯大”,與古代夷狄大不相同,已是中原文明的勁敵。富弼利用自己對宋、遼、西夏三國關系的透徹瞭解,助宋朝撬開遼夏同盟,使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