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做夢都想當皇帝,為何稱帝卻比曹魏蜀漢晚瞭好幾年
文章分類:孫吳
你也會想看的:曹操和劉備為何最終都輸給瞭孫權?
文/寂寞的紅酒
公元220,曹丕篡漢稱帝,建立魏國。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唯有東吳的孫權稱帝最晚,直到公元229年才稱帝建國,比其他兩傢晚瞭好幾年。那麼同為諸侯,實力也不弱,孫權為何稱帝最晚?
其實孫權之所以稱帝那麼晚,不是他不想當皇帝,他是不敢。曹傢、孫傢、劉傢都是漢臣。曹丕篡漢稱帝後,大漢朝雖然沒瞭,但法統還在。古代講究大義名分,曹傢和劉傢一直在爭正統,都認為自己才是合法的繼承者。曹丕通過漢獻帝禪讓獲得皇位,從法理上來說是合法的;劉備是漢室宗親,堅持自己是大漢的繼承者,大漢宗廟無主,劉備自稱是漢朝的繼承者也說的過去。唯獨東吳最尷尬,孫權的名人是吳侯,隻是一個列侯,連諸侯王都不是。因為向曹魏稱臣才獲得瞭“吳王”的名分。孫權稱帝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不敢貿然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