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學堂丨中華定律之蘇東坡效應: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出神入化的《非才當劇帖》,透露出米芾筆底的秘密。
效應含義: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效應出處:蘇軾《題西林壁》
效應案例:鄒忌自知、子貢自知、夜郎自大
蘇東坡效應的故事
古代有則笑話: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時和尚將他灌醉,並剃光他的頭發後逃走。解差醒時發現少瞭一人,大吃一驚,繼而一摸光頭轉驚為喜:"幸而和尚還在。"可隨之有困惑不解:"我在哪裡呢?"
這則笑話一定程度上印證瞭詩人蘇東坡的兩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即人們對"自我"這個猶如自己手中的東西,往往難以正確認識;從某種意義講,認識"自我"比認識客觀現實更為困難。因此,"人貴有自知之明"。社會心理學傢將人們難以正確認識"自我"的心理現象稱之為"蘇東坡效應"。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年代:宋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