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母親在兒子背上到底刺的是盡忠報國、精忠報國、還是盡忠保國?
文章分類:南宋
你也會想看的:二十四節氣大暑|曾幾《似賢齋竹》
嶽母刺字是流傳千年,極富教育意義的故事。至今,它仍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愛國青年前赴後繼,為國為民奮勇向前。然而,嶽飛背上是不是有刺字?是否為嶽飛母親所刺?直到今天仍存有分歧與疑議。關於嶽飛背刺“盡忠報國”四字的事情,最早見於《宋史-何鑄傳》,嶽飛蒙冤入獄,何鑄在審訊他的時候,“飛袒而視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按宋代軍制,嶽飛身上有刺字是情理之事。歷代封建王朝按照罪犯所犯罪行的輕重程度給以笞、杖、徒、流、死等五種懲罰。宋王朝不但沿用瞭五刑制度,而且創立瞭刺配法,並且進行瞭廣泛應用。最早刺配隻適用於死刑犯,後來流罪、徒罪也開始用刺配法。
為瞭使流離失所的壯年男勞力不會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