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悲歌』為何剛剛收復臺灣鄭成功就鬱憤而終
文章分類:明朝
1661年,局促西南的永歷朝廷覆亡後,隻有東南沿海鄭成功、張煌言部和川東鄂西的夔東十三傢還在堅持抗清。永歷帝被俘殺後,張煌言等忠於明室的文武官員提議由魯王朱以海繼位成為新皇帝,但掌握實權的鄭成功和後來的鄭經卻是有志抗清、無意復明,不願意新立個皇帝來管著自己,對此毫不熱心。西南的南明勢力瓦解後,1661年十月,清朝見鄭成功毫無受撫之意,就把拘禁瞭十五年、已沒有用處的鄭芝龍等鄭傢十一口盡行處斬。鄭成功受到的壓力陡增,控制的沿海島嶼也無法支持龐大水軍的後勤,他遂決定渡海東征,收復被荷蘭侵略者盤踞的臺灣,把那裡作為抗清的基地。
中國領土臺灣自明朝天啟年間1624年)就被荷蘭殖民者侵占。1661年二月,鄭成功趁荷蘭軍主力返回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進攻廈門的清軍也返回京師休整之際,率兩萬五千多名士兵和百餘艘戰艦自金門出發渡海,經澎湖向臺灣島進發。發兵之前,鄭成功先禮後兵,曾兩次寫信給荷蘭殖民總督揆一Frederik Coyett)令其投降,信中稱: “此地非你所有,乃前太師指鄭芝龍)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