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都學王羲之,我們在丟失什麼 | 走尋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安健:斷甓猶傳晉永和—賞析與王羲之相“牽連”的三塊磚
新世紀以來,二王書風逐漸代替碑學,成為書壇仿效的主流風格。風水輪流轉,在當今瞬息變幻的世界裡,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應該說,二王書法成為書傢們學習的對象,這是一件大好事,畢竟二王作為書法史上最負盛名的書法傢,其在小楷及行草書上的成就千古不朽,歷來成為人們取法的對象。當今書壇若繞過二王,無論從技法積累到風格建樹,都將會缺失很多。
然而,由於藝術觀的淡薄及取法面的單一,至今學習二王的書法傢,基本流於仿制的層面,而且,二王瀟灑堅質的浩氣,大多被圓熟輕靡所代替,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更有甚者,借二王大旗反碑學者大有人在,將傳統局限在二王的形式而非二王書風中蘊含的傳統美學精神。他們將魏晉以前的篆隸古法排斥在傳統之外,大大曲解瞭書法傳統的本質。
鑒此,本人有感而發,將當今二王流行書風之缺失略作歸納,希望能夠引起書壇的關註與重視,以使當代書法藝術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王羲之《豹奴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