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和粽子 這真的是屈原想要的嗎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劉士林:墨子與韓非子
世間很少有一種熟食會遭遇粽子這樣的苦況,赴湯蹈火之前,先要“披枷戴鎖”。
小時候,我見過母親和姐姐包粽子,從瓷盆裡舀出半杯雪白的糯米,倒進兩片折成牛角形的青青箬葉中,置入一顆不大不小的紅棗,然後上下其手,將它包個嚴嚴實實,再拿麻線捆緊紮牢,一隻棱角分明的粽子難怪古人稱之為黍角)就像變戲法一樣變瞭出來。
粽子經沸水煮熟,食用時,輕解羅裳,通體如玉,五官都會被它吸引和征服,眼觀其美色,鼻嗅其清香,口舌嘗其妙味,可謂皆大歡喜,耳朵能夠幹嗎?當然是傾聽食客對粽子的品評和點贊。
俱往矣,這是多年前的情形才對。現在的孩子,貪吃巧克力、冰激凌和西式糕點,嫌粽子的模樣土氣,都不願多看它一眼,更別說欣然啟齒瞭。說輕點,嬌生慣養;說重點,就是數典忘祖。
不管你吃不吃粽子,屈原都在澤畔行吟,雖死猶生。有人說,他既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一位空前絕後的行為藝術傢。一個男人不管他是不是詩人)投水自盡不難,事先張揚也不難,但屈原將自己的忌日變成瞭傳統節日,將自己的精神遺書《懷沙》)化為千古絕唱,這本事,就算東方不敗揮刀自宮,將葵花寶典上的神功練得爐火純青,也無法望其項背。兩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羅江上縱身一躍,根本不像是墜落到瞭水中,倒像是飛升到瞭天際,地心引力莫奈他何。老百姓擔心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起初是將粽子扔入江中,後來是將粽子塞入口中,這樣的善意,屈原笑領瞭兩千多年,仍未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