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率75萬大軍伐吳為何不帶上諸葛亮?毛主席一針見血說出原因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三國中最低調的勇猛武將,勝過張飛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傾蜀漢全國之兵七十五萬征討吳國。戰役開始時劉備屢戰屢勝,相繼攻取峽口,巫地今湖北巴東)和秭歸等要地。但最終卻被陸遜以逸待勞,一把大火燒掉瞭劉備的七百裡連營,劉備損兵折將,“僅以身免”。自此之後,劉備元氣大傷,他一生所追求的復興漢室的夢想也在此戰後徹底成瞭泡影。
那麼,在這場賭上瞭蜀漢國運的戰爭中,劉備為何沒讓諸葛亮跟隨大軍作為軍師參戰,反而讓他留守成都。導致自己被一個“春秋方壯”的陸遜打趴下瞭呢?我們先來看看作為二十四正史之一的《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吧。
新舊版三國中的諸葛亮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綜合來講,就是說諸葛亮是一個管仲,蕭何式的人物,擅長於治理國政民生,以及處理少數民族的事務。但是卻不擅長於行軍行伍、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也就是說,歷史上的諸葛亮,更傾向於是一個政治傢而非親臨火線的軍事傢。而劉備是一個類似於漢高祖劉邦的一個自身才華不高,但是卻善於用人的君主,好鋼要使在刀刃上的道理劉備自然是明白的。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劉備討伐東吳的戰爭中,諸葛亮最大的任務應當是為這浩浩蕩蕩的七十五萬大軍籌措軍馬糧草,保障武器供應,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其實無論是現代戰爭還是古代戰爭,打仗打的就是後勤保障,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