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董其昌的藝術鑒藏生涯 從借觀藏品到收藏巨擘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萬歷皇帝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死因

董其昌一生註重鑒藏,他題黃公望《天池石壁圖》曰:“畫傢初以古人為師,後以造物為師。”他甄別寓目的古代作品,進行風格分類,逐步形成瞭“南北宗論”等書畫理論,並指導瞭自己的書畫創作。圍繞這些藏品,董其昌展開瞭一系列的鑒賞活動,並留下瞭書畫題跋。
據董源《夏山圖》後董其昌題跋“壬戌餘再入春明,於東昌朱閣學所見《夏口待渡圖》”可知,他首次見到此圖是天啟二年1622年)奉詔赴京時。四年1624年)春,他又在朱氏處觀賞此畫。然至仲夏,此畫卻到瞭吳廷手中,董其昌和王時敏得以在吳廷北京的寓所再次品賞。這次董其昌題寫瞭引首,跋文隻是簡單講述瞭此畫的遞藏,並將其指為《宣和畫譜》所載《夏景山口待渡圖》。藏者“東昌朱閣學”是內閣大學士朱延禧。

董其昌對董源畫的探索沒有因“稍稱滿志”而停止下來。崇禎五年1632年)他以78歲高齡起故官抵京參與編修《明熹宗實錄》。又為他提供瞭邂逅董源之作的機會,他遇見瞭《夏山圖》並題跋。次年,他買下《夏山圖》,並於乙亥、丙子兩年在卷後兩次長跋。《夏山圖》是董其昌托萬邦孚搜尋到的,他通過萬氏還得到瞭董源的《秋江行旅圖》,以及巨然風格的小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