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
文章分類:戰國
屈原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原姓羋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瞭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裡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瞭深遠影響。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傢。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