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思想傢何以“偏愛”莊子?
文章分類:戰國
魏義霞:近代中國思想傢何以“偏愛”莊子
作者:魏義霞
特殊的歷史背景、時代需要和文化語境決定瞭中國近代哲學的全球視野和多元視域。近代哲學貫穿中西印,雜糅儒墨道法,擁有古代哲學無法比擬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中國近代哲學的這一特征既表現在理論來源和構成內容的雜糅上,也表現在對百傢關系的審視和對諸子身份的歸屬上。諸子身份的歸屬直觀地展示瞭近代哲學的開放性和多元性,莊子在近代哲學視界中的身份歸屬便是典型代表。
對莊子身份歸屬的多種界說
近代哲學肩負著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為激發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自信心、自尊心,文化認同、身份認同和自我認同成為近代思想傢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正是出於這一現實需要,他們熱衷於考辨中國本土文化的“學術源流”,為中華民族尋找精神傢園,梳理諸子百傢的關系,厘定諸子身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作為中國本土文化的源頭,先秦哲學備受關註,先秦諸子的身份歸屬成為近代哲學關註的熱門話題。正如對百傢關系的看法見仁見智,近代思想傢對諸子身份的歸屬也言人人殊。在近代思想傢對先秦諸子的身份歸屬中,彼此對莊子的身份歸屬相差懸殊。康有為對莊子的身份歸屬集各種分歧於一身,將莊子在近代哲學中的境遇推向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