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丨周敦頤為何獨愛蓮花?

愛蓮說(資料圖圖源網絡)
歷來文人雅士因審美的差異和志趣的不同,對花各有所愛。有的愛多情玫瑰,有的愛富貴牡丹,有的愛傲雪梅花,有的愛芳香茉莉,而北宋大思想傢周敦頤則獨愛蓮荷。當然,賞荷之趣其來久矣,並非始自周氏,《詩經》中的《澤陂》就曾以菡萏即荷花來形容美人。但是,周敦頤將蓮贊為在泥不染、濯清不妖的花中君子,則別有新意:“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篇區區119字的小品文,文字幹凈,寓意非凡,堪稱歷代詠蓮詩文中的極品。而蓮花作為一種清逸高潔的精神符號,也成為後世不少士人君子的最愛,且相繼出現像吳昌碩、齊白石和張大千等人的繪荷佳作,以及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和季羨林《清塘荷韻》這樣的頌蓮美文。
據考證,《愛蓮說》脫俗拔塵的意境,有著佛教的因緣。周敦頤曾與不少高僧有密切往來;他後來隱居的廬山曾是東晉高僧慧遠同陶淵明等人組織“蓮社”的地方,是佛教勝地;佛教中蓮花被用來象征清凈無染,佛陀佈道的座位稱“蓮花座”,相應的坐姿亦稱“蓮花坐勢”;釋迦牟尼所說的極樂世界到處是蓮花,遂有“蓮花世界”的美稱,佛教中的凈土宗又名“蓮宗”,專以蓮花為喻闡釋佛學的經典叫《妙法蓮華經》……錢鍾書在《談藝錄》中講,“以蓮揣稱高潔,實為釋氏常談”,周敦頤之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有拾彼法牙慧之嫌”。邱漢生更明確指出,《愛蓮說》實乃《華嚴經探玄記》卷三中“如世蓮華,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為世法所污”這段文字的翻版。不過,也有學者提出,蓮花亦為道教所重,傳說中的太上老君,一出世就能行走,一步一朵蓮花,共成九朵;道教奉祀的八仙之一何仙姑,手中所持寶物即荷花;周敦頤的思想得於道教者亦不少,他的所謂《太極圖》即來自道教,《愛蓮說》字裡行間亦蘊涵著仙風道骨的聖境和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