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州區張茅鄉傑出歷史人物:大唐名相姚崇
文章分類:唐朝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開元”年號諱,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陜州硤石縣令,祖籍江蘇吳興,因先輩世代在陜州為官,遂定居陜州硤石今屬三門峽陜縣張茅鄉)。崇出身於官僚傢庭。年輕時喜好逸樂,年長以後,才刻苦讀書,大器晚成。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別是在玄宗朝早期為相,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
姚崇自幼受父影響,孜孜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入朝論政,答對如流,且下筆成章,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初拜侍郎(四品官),後連續升遷,成為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是中國封建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傢。
武則天晚年,姚祟因參與擁立中宗(李顯)復位而受排斥。睿宗在位時,又因建議太平公主退居東都(洛陽),以削弱公主權力而遭受貶職。玄宗繼帝位後,召回姚崇復職。他敢於革新,一心輔佐玄宗力除弊政,向玄宗提出:“精簡刑法,行仁恕之政;疏遠侯臣,不聽誣陷之詞;限制女寵,禁止宦官貴戚幹預朝政;減輕苛稅,以利民生;待臣以禮,不得任意屠戮無辜”等許多好建議,為當時的政治安定、生產發展、文化繁榮做出瞭積極的貢獻。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二月;因兒子受人饋贈,加上他的中書主書趙誨因受外族人賄賂被玄宗定為死罪姚崇設法減輕其罪責,招致玄宗不滿,他感到自己再居相位不妥,遂主動申請回避。與此同時,舉薦比他小13歲的宋璟取代宰相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