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文中為何總喜歡把西湖和西施牽連到一起?
文章分類:北宋
蘇軾詩文中為何多見西施動人身影?
蘇軾為什麼總喜歡把西湖和西施牽連到一起,並且總是在宣揚范蠡功成身退,攜美女西施歸隱的事情呢?
在世人印象中,在吳國滅亡之後,西施就追隨自己當初的愛人,滅亡吳國的第一功臣范蠡攜手歸隱,泛舟五湖,過上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應該說,這種結局很美好,很浪漫。
當年范蠡受命在越國尋訪美女,好送去吳國,迷惑吳王,結果發現瞭西施,兩人雙雙墜入愛河。可是,二人為瞭越國的復國大計,中止瞭這段愛情,西施去瞭吳國,范蠡繼續為勾踐效命。一晃,二十年過去瞭,吳國終於滅亡瞭。范蠡瞭解越王勾踐的性格,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同時,心中也深深眷戀著心上人西施,於是在吳宮被破時,帶走西施,從此消失不見。
這種浪漫的結局,在前代也有不少支持者,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蘇軾。
蘇軾寫西施的名句,首推“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西湖本美,而有瞭西施,西湖就更美瞭。不過這兩句詩還沒有提到西施的結局,蘇軾別的詩句卻有所透露。蘇軾的《次韻代留別》“他年一舸鴟夷去,應記儂傢舊住西”,在這裡,蘇軾認為西施最後的結局是追隨鴟夷坐船而去。而此處的鴟夷正是號稱“鴟夷子皮”的范蠡。在蘇軾的另一首詩歌《范蠡》中,蘇軾又雲:“誰遣姑蘇有麋鹿,更憐夫子得西施”。在其詞《菩薩蠻》中又雲:“莫便向姑蘇,仍攜西子。”《減字木蘭花》:“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蘇軾對於西施的這種結局,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