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的一封信,成瞭呂不韋的催命符
文章分類:秦朝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亨。永恒的真理,無論哪個朝代,都難以逃脫,屢見不鮮。一代名相呂不韋輝煌一生,到最後卻也落得個飲鴆自盡,瞭卻餘生。鮮看悲哉,其實不盡然。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薑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傢、思想傢,官至秦國丞相。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並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
他本是一介商人,年輕時的一單生意造就瞭他一生的富貴。呂不韋是一位頗有政治眼光的商人,他精於心計,目光遠大,借經商之際,遍遊瞭七國,深深瞭解各國的情況。他看到瞭秦國用商鞅變法之略,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作瞭大刀闊斧的改革,呈現出蓬勃的生機,日益強大,為此,他認定未來的天下,就是秦國的。於是,他決定把經商賺來的巨大財富投入政治活動,把這塊寶押在秦國身上,以秦國的發展帶動自己的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