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和叔齊的悖論,是自私還是品德高尚
文章分類:商朝
你也會想看的:蘇護反商打瞭誰的臉?
伯夷是叔齊是商末周初的著名人物,兩人以不食周朝的飯而聞名於後世,太史公對他倆的評價很高,說他倆“積仁潔行”,但是雨絲對於他倆所謂的“道德”有異議,感覺他倆的道德觀中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悖論。
伯夷像
伯夷和叔齊本來是孤竹國的公子,他們的父親把君位傳給瞭小兒子叔齊,但是叔齊認為自己是最小的,上面有二位哥哥,按道理是不應該繼承父親君位的,所以,他要把君位讓給哥哥伯夷,伯夷則因為是父親遺命要叔齊當君主的,所以不願意接受,逃離瞭國都。叔齊見大哥逃離瞭,自己也跟著跑瞭,他們的臣民不得已,最終立瞭伯夷的弟弟,叔齊的哥哥為君。
這裡面,雨絲佩服他們兩位不為富貴所動心的精神,但是如果說到道德層面,雨絲感覺他倆都有問題,先說叔齊吧,君位是他父親留給他的,他卻私自給瞭伯夷,這難道不是不孝嗎?後來,伯夷不受君位,逃瞭,叔齊丟下百姓,也跟著跑路,他置他統治下的百姓於何地?要是孤竹國因為他倆的逃離,造成國君空置,然後國傢大亂,民不聊生,這又怎麼算呢?要是為瞭自己的私德,而放棄整個國傢的管理不顧,是為小德而放棄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