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堅持北伐卻屢戰屢敗 隻有此人提出制勝之策 卻未被采用
文章分類:蜀漢
公元234年,長達六年之久的蜀漢北伐戰爭最終以諸葛亮身死軍退而宣告結束。自此,劉備集團一統天下再無可能,《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完全成為泡影。三十年後,蜀漢政權便徹底滅亡。
關於北伐失敗的原因,歷代學者一直眾說紛紜,有認為敗於時勢的,有認為敗於國力的,還有認為敗於戰略的。誠然這些都是失敗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在筆者看來,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諸葛亮沒有精準定位與把握蜀漢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之間的矛盾和聯系。
諸葛亮北伐線路圖_圖
最高綱領自然不必多說,《出師表》中諸葛亮自己寫的明明白白,“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是公司發展的願景和期望。能實現嗎?表面上看天下三分,可魏蜀吳的市場占有率卻是呈“七一二”分佈,地區品牌要挑戰全國品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需要有一個最低綱領即現實綱領作為補充條件。
《隆中對》一開始說最低綱領是“跨有荊益,保其巖阻”,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劉備你聽話先進保險箱,拿下益州;但開關保險箱的鑰匙,荊州你得拿在自己手裡”。憑心而論,在漢室傾危、曹操占據中原、孫權鼎足江東的市場大背景下,向西發展的戰略是絕對正確的,那裡遇到的競爭和抵抗也比較薄弱,屬於相對市場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