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為什麼會伐蜀?
文章分類:曹魏
你也會想看的:曹操最終沒敢稱帝,原來顧慮的是他們!
曹魏齊王芳公元244年三月到五月,首席輔政大臣、大將軍曹爽領兵六七萬人攻打蜀,但是由於駱谷在進入漢中時受到阻擋,蜀國守將王平、劉敏等人以不足三萬的兵力,快速占領興勢要塞,有效阻擊瞭曹爽大軍,隨後費禕又率領軍增援,並設法從後切斷曹爽退路,曹爽隻能無功而返,損兵折威。關於此事的經過和厲害,《三國志》卷九《曹爽傳》載:
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是時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入谷行數百裡,賊因山為固,兵不得進。爽參軍楊禕為爽陳形勢,宜急還,不然將敗。 (鄧)颺、(李)勝將敗國傢事,可斬也。’爽不悅,乃引軍還。
同書斐松之註引《漢晉春秋》也記載爽退兵之際,費禕“進兵據三嶺以截爽,爽爭險苦戰,僅乃得過。所發牛馬運轉者,死失略盡,羌胡怨嘆,而關右虛耗矣”。關於蜀漢方面的應對輕快,《三國志·蜀書·王平傳》及《費禕傳》登有記載。
魏晉之際,統治階級下層不同利益團體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說其實質,這是當時寒門與世族階層升降起伏變化造成的。東漢中後期以來,統治階級上層中形成內廷宦官和外廷士大夫兩大集團,宦官出自寒門,士大夫則多來自崇尚儒學的世族,他們之間的鬥爭,決定瞭漢晉間王朝變易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