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悲劇:中國歷史上的財政改革怪圈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自成和他部下都喜歡吃人肉,連戰馬都有這愛好,是怎麼回事
作者=秦暉
來源=《張居正與明代中後期政局》座談會發言整理
張居正不是一個孤立的人。中國1949年以後、包括“文革”時期也一直在講“改革”,但那時候講的“改革”和1978年講的“改革”方向相反:那時候都把強化國傢、扼殺社會的行為叫改革,從商鞅變法開始到桑弘羊、王安石、張居正,都把他們的舉措叫改革,而把主張寬松的叫保守,比如司馬光諸如此類的。這會造成非常大的問題。因為“改革”這個叫法後面本身就有價值判斷——那時候總是認為中央集權是對的,總是認為把螺絲擰得更緊是改革,如果放松是不行的。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時期,歷史觀念發生瞭一些變化,反映在明清史上也很明顯,包括所謂的“南倭北虜”,“北虜”不說瞭,“南倭”在80年代曾經有過非常令人矚目的爭論——倭寇並不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而是中國人反抗海禁的一種行為。後來又說,反抗海禁的那些人也是海盜,也燒殺搶掠。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李自成、張獻忠也在焚燒搶掠,那個時代就是這個樣子。那些造反的人燒殺搶掠和反抗朝廷的管制,說反抗朝廷的管制好像是正確的,燒殺搶掠是不對的,但那時候這兩個東西是聯系在一塊的,不能對倭寇強調燒殺搶掠,而對李自成、張獻忠是造反。到瞭那時候,人們有瞭一些比較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