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獨特價值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張居正:為何成瞭史上最具爭議的明代首輔大臣?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獨特價值
文/宋建曉
知行問題是中國學術史上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許多先賢對此都有自己的見解。明代思想傢王守仁在知行問題上對朱熹的“知先行後”說持批評態度,提出瞭“知行合一”思想。他認為:“隻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隻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知行如何分得開?”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著眼於道德觀念與道德修養的密切結合,其目的是把“知”即意念也當作最初的“行”,使人們對“不善的念”不掉以輕心,即“不善的念”在內心剛產生時,就要把它“克倒”。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以“心即理”為理論前提的,他把“知行合一”與“心即理”之說聯系起來,“知行合一”也就是他所謂的“致良知”,“良知”是知,“致”是行。具體而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在三個方面的論證具有自身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