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女人虞姬篇三:被誤讀的“婦人之仁”
文章分類:秦朝
作者:陳傢萍
呂雉沒被撕票,和邦哥的幸運星項伯的嚼舌不無關系,但最終起作用的卻是羽弟的“婦人之仁”。
《王的女人》明道版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
同時代人評論項羽,褒貶不一,但在“仁義”這點上,卻保持驚人的一致性。連毒舌男韓信承認,“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
他是溫良恭儉讓的儒將,是有文明之風的霸王,所謂霸王的外表、書生的心腸。邦哥卻是滿口粗話,動輒國罵,斯文的外表,骨子裡卻是武夫。
他靠人格魅力吸納將士,而邦哥卻慣以小恩小惠來誘引人。這兩者之間,有高雅和世俗之別。
羽弟若一統天下,治國理念應是王道,而非霸道。他比邦哥更人性更文明。
這種“婦人之仁”,本是褒義詞,是人性的亮點,是羽弟的標志,是他的道德制高點,是創世紀的文明新芽,接近神性。若以此薈萃群英,則可凈化一個時代,迎來人類歷史上的文明高峰。可惜,那是一個崇尚霸道、黑厚學泛濫的無良時代,主流的價值觀被徹底庸俗化,人們急功近利,一切言行都要求最大利益化,人生觀嚴重畸形扭曲,道德意識日趨淡薄,真善美被顛覆,假惡醜被逢迎。因此,一代西楚霸王的“婦人之仁”便顯得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