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說服方針:誘之以利,脅之以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自信, 幫助縱橫傢張儀最終成為秦國丞相
古代歷史上,大臣輔佐君王,必須闡明自己的主張,提供決策情報。在說服君王的時候,大臣必須運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策略,促使自己的意見被采納。
對此,鬼谷子是這樣描述的:“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岨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以箝求之。”
在他看來,大臣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必須事先揣度君王的權謀智慧,衡量君王的才能,再觀察天時的盛衰,以及地形的廣狹、山川險要的難易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才能采用具有誘惑性和針對性的說辭,讓自己的政治主張成為國策。在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成瞭大臣說服君王的拿手好戲。
而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求人辦事是很註重“情理”的。許多時候,中國人把“情”放在“理”之前考量。中國人認為“情”的地位,甚至超出瞭理性,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人們常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事實上,“情”隻是在為“理”作鋪墊,“感人”則是“服人”的前提。對中國人來說,人情是工具、是方法,不是目的,講情隻是為瞭更好地處理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