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灶臺、兩種計策,看孫臏、虞詡如何忽悠對手?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屈原自殺真相:並非以身殉國而是被謀殺?!
文/格瓦拉同志
用兵之道,貴在知己知彼、因敵設謀,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應對之道自然也講究變化無窮,《孫子兵法》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隻可惜,歷史上的統軍者多是如趙括、馬謖一般的庸將昏帥,死守兵法信條,隻知照本宣科、紙上談兵,到頭來喪軍辱師,貽笑後世,實在可悲可嘆。
其實,兵法隻提供作戰的一般原則,貴在學習者根據實際情況活學活用,推陳出新。所以像韓信、曹操一類的大軍事傢,對兵法的運用從來都是逆向思維、靈活使用,即使同一條計策,也能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玩出千百種花樣,且均能收到奇效。智者用兵略同,成功案例不勝枚舉,比如孫臏、虞詡的“灶臺計”,雖然使用方法各異,然而殊途同歸,最終都收到克敵制勝的奇效。
首先來談談孫臏的“減灶計”。
事情發生在公元前341年。之前一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兵進攻韓國,韓王向齊國求援。翌年,齊王任命田忌為主帥,而由龐涓的老同學孫臏出任軍師,出兵救援韓國。孫臏照著“圍魏救趙”的計策“照葫蘆畫瓢”,直接進攻魏國以迫使龐涓退兵,龐涓果然解圍急速回援。孫臏獲悉龐涓行動後主動後撤以引誘魏軍,為達到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的目的,孫臏為主將田忌出瞭一條計策,命令行軍途中每天減少一半的灶臺數。《史記》稱“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同時,在馬陵道佈下埋伏,隻等老同學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