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韋應物的兩句詩被“熱續”談起
今年年初我從多位朋友的微信中,讀到這樣一則信息:有位網友,在微信上將唐代詩人韋應物一首詩中的“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句,發到網上,求征續文詩)。出乎意料,引發瞭全民的續詩熱潮。短短三天時間,轉發量近10萬,評論者超3.2萬,閱讀量更超過300萬。有續寫者,有轉發者,有評論者。
中國新詩已經百年。近年來詩壇和文藝界正在從不同視角回顧、總結新詩百年的經驗教訓。值此時刻,這個“熱續韋應物兩句詩”事件,正好為我們總結百年詩歌的專傢、詩人、評論傢提供幾點重要的思考。
之一:詩歌的大眾化和“小眾化”的問題。這個問題是老問題,也是新詩的現實問題,其實質是新詩如何才能走進尋常百姓傢。新詩一直存在“小眾化”的狀況,可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詩歌就是少數人的“專利”,大眾不懂詩,不讀詩。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這個“熱續”事件充分證明,國人並不乏愛詩、懂詩的人。我讀這些“熱續”詩作,比讀許多新詩舒服。這些詩固然有遊戲筆墨的成分,其水平也參差不齊,但有意境、有思想的詩作也不少。例如:“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頃江海裡,贈飲天下人”。“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百盞千杯盡,緣何不見君”。這說明,不是人們不愛詩歌、不懂詩,是不喜歡當代的新詩。這無可辯駁地證明,當代詩歌脫離群眾!這也是百年詩歌的最大弊病。中國本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有廣泛的受眾和沃土。我們詩歌的老祖宗《詩經》,就是從周代流傳於民間的無數詩歌中選出的,經孔子整理而成。中國詩歌後經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曲藝等形式的變化,但以《詩經》為基礎的詩歌始終同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新詩現在的“小眾化”的現實應該引起重視和反思。遺憾的是有許多寫詩的、評詩的,面對這種情況不以為羞,反而以“小眾”自得其樂,以“高雅”自居。這次網上的“熱續”事件,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一次詩歌的回歸,是長期以來表達底層民眾的民歌借助微信平臺的一種噴發式的表現。寫作者、評論者和傳播者的表達欲望前所未有地噴發出來,詩壇長期存在的那種“寫詩者比看詩者眾”的清冷尷尬局面正受到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