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錯論伐蜀的典故,司馬錯和張儀是什麼關系?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莊子筆下3大人生定律,看完什麼都看開瞭(太精辟)
司馬錯論伐蜀的典故
司馬錯和張儀在關於是否要率先攻打蜀國,在秦惠王面前起瞭爭執,秦惠王也很難決斷,就讓兩人分別說瞭自己的看法,然後再互相比較,避害趨利。
司馬錯論伐蜀
張儀不主張攻打蜀國,應該先和魏國楚國求和,我們三國一起圍攻周王朝,那天子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一定會交出九鼎。這樣我們不僅有瞭兵權也有瞭神權,就可以挾持天子,用他的名號來發號施令,試問誰敢反抗,那我們建王立業還遠嗎。
蜀國地勢偏僻,我們現在攻打蜀國,難道不是浪費兵力嗎,這樣會使士兵疲憊,老百姓要忙於戰備,一來不能完成一統的偉業,二來就算打下瞭蜀國,也得不到什麼好處。爭奪名利就應該在朝廷上爭,現在放著周王室不管,卻要去到偏遠地區打仗,你這是不考慮成效的做法。
司馬錯當然據理力爭,建立國傢容易,難在治理國傢啊,我說張儀啊,你難道不知道要是國傢強盛,和我們領土的遼闊、軍隊的強大、百姓的富足都有關系嗎!這三個條件實現瞭,大業自然就會成功。現在蜀國最容易攻打,而且他們現在內部動亂,可以說我們不用費多少兵力就可以將它收復,這難道不是對士兵作戰經驗的一個鍛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