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戰場上的楊勇將軍
文章分類:隋朝

1913年9月29日,楊勇出生於湖南瀏陽小鎮文傢市一個貧苦農民傢庭,和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胡耀邦是表兄弟。父親為他取名楊世峻。參加革命後,他覺得“楊世峻”三個字太文雅,不能顯示男子漢的英武之氣,便改名楊勇。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楊勇歷任紅四師一團一連副指導員,紅二師二團三連指導員,紅二師獨立營營長、政委,紅四師十團政委,紅一師政委,紅四師政委,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115師獨立旅旅長等職。
對魯西南,楊勇有著第二故鄉般的情感。抗日戰爭一開始,他就率部來到這裡開辟根據地,出沒於水泊、平原之間,與魯西南的山山水水、鄉裡鄉親結下瞭生死之情。解放戰爭初期,他又指揮部隊解放瞭鄆城。
百戰沙場,五處傷痕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將中,楊勇一生百戰沙場,號稱是威名顯赫的“三楊”(楊勇、楊得志、楊成武)之一。在平型關大捷及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聲裡,在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上,楊勇將軍智勇雙全,百戰百勝,勇冠三軍,深得毛澤東主席的喜愛。最能體現他英雄本色“勇”字精神的是他身上的五處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