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欺楚之現今分析
創意星辰 朱恒
“ 張儀欺楚”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外交事件,一向被奉為遊說縱橫之流的經典傑作,認為其對秦國功勞甚大,但我卻有些不同的看法。張儀欺楚行為或對秦有一時之利,但從長遠上看,其危害更不容小覷。張儀欺楚一事,不隻關乎張儀的個人信譽問題,由於其是代表著秦國與楚國處理外交,其個人的信譽與形象也就關乎著秦國的信譽與形象,為一時之利而使整個國傢的信譽長久受損,其利弊得失又當如何衡量呢?
“張儀欺楚一事”雖雙方並無白紙黑字,但明眼人都會明白,是秦國人背信棄義、出爾反爾,楚國遭到瞭愚弄。似乎楚懷王成瞭白癡傻瓜,如此智商被騙上當純屬活該。但其實在當時則不然,楚懷王在即位之初就攻滅瞭越國,其實也算有作為之君。甚至在屈原的眾多發牢騷的詩篇中看到最多的也都是指責公子子蘭、靳尚之流蒙蔽瞭楚懷王,對楚懷王卻無過多的責怨;再從楚國人給楚懷王上的謚號“懷”上看,說明楚國人對楚懷王是報有同情悼念之意,基本還是比較認可的。戰國時基本上還是屬於貴族政治,貴族之間向來極重信義,天下人對受騙的一方往往加以同情,而對欺騙的一方都很痛恨鄙棄。即便是兵不厭詐,那也是局限於戰場,歷來也都講究“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外交從來又不是一錘子買賣,很難想象把兵不厭詐用於外交的後果。當時秦國實力雖然在七國中最強,但是天下整體的實力還是比較平衡均勢的,以當時秦國之力是遠不敵六國整體實力的,而秦國就公然行欺詐,失信於天下,無疑於殺雞取卵行為,使得六國再難信任秦國,後來秦國雖然又把楚懷王誆騙到秦國,威逼其割地,但楚懷王是寧死也不屈服,在藺相如"完璧歸趙“那場外交中,藺相如就公然指責秦國自秦繆公以來就沒有講信譽的君主,秦國再想靠這種”欺詐外交“謀取利益時就已經沒有什麼效果瞭。